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底世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1“海底世界”一课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孩子们不仅积极思考,举手回答各种问题,还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见解。如:李享:当谈到海底有山、有森林、有草地时,她说:“我觉得这一点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来,因为我以前一直认为,只有陆地上才会有这些景物,没想到在大海的深处还有这些景物真得太奇异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孩子真的会学语文、会思考了。又如:当学到海底动物还会窃窃私语时,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你们看,海底动物不仅会像朋友一样小声交谈,还会在不同的时候发出不同的声音,真有意思。”而另外一个同学却说:“你说得不对,之所以说他们在窃窃私语,是因为他们的发音器官决定的。”由此可见,孩子们学习语文,不仅是回答几个问题那么简单,他们已经真正成为语文学习主人了。
课堂气氛为什么这么活跃呢?思考后我觉得是因为课前作的准备吧。课前我要求孩子们认真读课文,并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要求,问题要与文章内容有关,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如果你所提问题能够难住同学就更好了。结果孩子共提了60多条问题:如海底是什么样的;海底动物是怎么活动的;海底美么,美在哪;为什么说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章鱼和乌贼是怎样游泳的;海底的矿藏怎样利用;以及开头怎么用了一句问句等等。问题提得可谓是五花八门。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在第一节课是上进行了点评。对于一些简单问题进行了处理,如:海底有什么;对于一些无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删却,如:阳光为什么射不到海底;而有价值的问题留在了第二课时进行解决。通过点评学生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提问,而且学会了怎样提问,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第二课时作了充分准备。还有个原因可能就是,我将孩子所提问题运用在了课堂的导入部分,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总之,学生通过质疑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增强了阅读能力,从而提高了质疑能力。我从中了解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情况,进而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看来质疑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这节课的遗憾之处在于:学生质疑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仍有一部分同学所提问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如有同学提出,海底为什么没有学校,海底的矿物有什么用等。这说明孩子并没有深入地读课文,且对质疑的认识还不够。因此,我在将来的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孩子学习质疑的方法。
课后,根据发现的问题,我阅读了大量的资料,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质疑”的方法很多,首先明确在哪质疑:
(1)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质疑;
(2)似懂非懂的问题要质疑;
(3)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细节要质疑。
其次对什么内容质疑:
(1)对题目要质疑;
(2)对篇章结构要质疑;
(3)对写法要质疑。
最后以什么方式质疑:设问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和疑难性质疑。其中设问性质疑也就是自问自答式质疑,这类疑问实质上是学生自己选定自学的方向。通过质疑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定会看到收获的。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2“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室就是教师的舞台,今天我讲这一节40分钟的课,我深深地感受到我还有很多“功”要练。
一、学情与教学目标的设定
学情方面,这一学期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正确规范的操作习惯,三年级的学生是第一学期接触信息技术课,直到此节课学生也只是上了6节上机实践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堂课上,主要是利用色彩的冲击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他可以选择不同色彩的油画棒描绘天空,现在他也可以在画图板里选择不同的色彩描绘海洋。另一方面,我把学情和教学目标这两点放在一起反思,是因为我清楚虽然教学目标在教参上已经给的很明确,但是针对每个老师自己的课堂,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不能够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为了这堂课的知识点能够顺利推进,我在前几节课的课堂上已经做了很多铺垫。我认为只有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环节的设定
本堂课的教学环节其实是很明确的,只是顺序学习“填充工具”与“喷枪工具”的使用,但是一个知识点的`操作会引出很多问题,我虽然对这些问题做了预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也体现了,但是,我只是肤浅的用语言向学生做出了有关问题的提示,并没有让学生看到我的演示,所以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问题还是出现在了个别的同学身,我只是私下帮他解决,并没有停下给予讲解。因为我最初的教学设计里没有给这个环节留下更多的时间。由此,我想,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只考虑到了自身教学目标的完成,虽然对学生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做出了预设,但是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了解,想当然的既定了学生的能力,以为学生听到提醒就不会出现错误,其实他们不一定能把老师的提醒听的明白清楚。
三、教案的实施
在课堂的整个实施过程中,还是比较顺利的按照教案完成的。但是整体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似乎并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也许是只顾着希望整节课围绕一个主题去操作,忽略了教学各环节每一次的课堂练习都使用同一幅画,降低了学生的敏感度,没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刺激。在对同一幅画的操作过程中,只有部分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要求和思路走,按时间完成给定的操作任务。大部分学生在自己上一个任务没有完成的情况下,面对同一幅图画,当第二个任务下达,他们不会去操作第二个任务,而是继续操作第一个,直到完成。
最后,我想感谢校长和学校的领导班子帮我请来了教研员,给了我讲这堂课的机会。其次感谢南主任对我一直以来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在这半个月的工作日内成长的很迅速,还要感谢王主任,圆圆老师帮我管理学生,带动学生,让我很顺利的完成这堂课。最后感谢学校的所有老师给我的鼓励和学生们与我的配合。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3海底世界这一堂课通过播放录音,观赏图片,学生的课前介绍,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
本课时教学重点明确。回忆并会观察海生物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据本课题的内容进行想象、设计。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前教师做了大量的课前谁备。关于海底世界的精彩画面,图片资料,海底世界的情景的创设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活动。作画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资料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根据课题内容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更 ……此处隐藏10541个字……声音和它们的爬行方式,看来,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文的实际,我决定在课堂中,创设了到海底一游的的情境,在引入课题后,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听一听。”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接下来的课,学生积极性也非常得高。情境的创设最忌有头无尾,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我再以“让我们再来看看海底世界”观看录象,情境的创设有始有终。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13《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说明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如何让学生认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呢?我认为可以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海底世界》正是运用比较等方法介绍海底的景和物的。
海底的“宁静”和“黑暗”,学生不易体会到,更不易认识深刻。课文把海面和海底作比较,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由已知到未知,清楚地介绍了海底的“静”和“暗”。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认真读描绘海面的句子,想自己见过的情景,对比想像大海的深邃,海底的沉积和漆黑。
海底的“各种声音”是一个谜团,学生难以想象、猜解和区分。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举出来,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声音进行了描摹。这样,海底各种动物发出的不同声音就介绍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学时,抓住这四个句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模拟一下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声音,比较他们的不同,从而想象出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奇异的声音。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写的内容。
课文第四段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其中介绍海底动物的`行进时,用速度很慢的“海参”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鱼”作比较。到底梭子鱼的速度快到什么程度?课文又用火车和它作比较。
课文第五段介绍海底植物,用“最小的单细胞海藻”与最大的海藻长度作比较,具体说明了海底植物大小长短的比较。
由此可见,通过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海底世界的景物。教师要牢牢把握住每段内容中的可比较之处,启发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想象海底的景色,了解海底的物产,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获得“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样一个认识,进而使学生产生开发海底物产、造福人类的理想和志愿。
我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进行了本课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我认为这也符合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不但了解了有关海洋的知识,还向学生渗透了读文章可以用“比较”的方法。(要视文章内容而定)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对大海还很陌生,教师可以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等等。以后,我要努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14《海底世界》是一篇写景的课文,文中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使学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另一个是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第一个是重点,第二个是难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有很多的体会和想法,下面就从几方面谈一谈。
1、这节课的难点是“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采取的是以读代讲,通过师生对读,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一段是围绕着“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句话写具体的。第三小节也是总分关系的结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围绕第一句话写具体的”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画批(读一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体会动物活动方式的特点并作批注)。最后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总分关系的句式,我又设计了仿写一个环节,4,5自然段的学习我采用了略处理,让学生自由表述。
2、这节课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精心的设计,有师生的对读,有画批,有写话。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呢?在教学每个小节的时候,学生还是能够围绕着这个问题来体会的,通过回读让学生体会“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时候,时间有些拖沓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教学过程中,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那么首先还是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就海底世界这篇文章来说,应该引导学生围绕着“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3、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在学习第三小节的时候,我安排的是让学生画批,根据重点词,想一想各种动物的特点,并把自己的体会做简单的批注。画重点词语对学生来说并不难,难在抓特点作批注。在教学中通过巡视,我发现学生存在着问题,不知道批注什么特点。当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后,立刻教学生停止了批注,并带领学生一起批注学习了海参的活动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知道了怎样批注,在下面的学习中就简单多了。这个小小的环节,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中既节省了时间,又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批注并没有停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
4、学生的朗读没有情趣,语言的表达不够清楚。
教学中虽然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学生读的还是不够,尤其是没有读出奇异的情趣来。我想这里不光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引导得不够,首先教师应该有情趣,学生才能够被感染。学生课上发言比以前还是有进步的,但是语言表达的还是不够清楚,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还是学生缺少语言的积累,词汇不够丰富。由此,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要求学生多看书,积累词语。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和学生都深深的爱上了海底世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对海底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15在回忆大海的美丽和令人神往中,我和学生们一起走进了大海的深处。
一、展开想象,练说仿写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我将课堂的语言训练渗入了进去,“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我们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发挥你的想象,请你写一写。”让学生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句展开想象,在说说中再次感受“宁静”的海底世界中有动物在“窃窃私语”的神秘有趣。
二、读读想想,感受奇特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中,我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展开学习:
①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②找找这段写了几种海底动物?画出它们的名称。
③它们都有哪些特点,读读课文,填写表格。在读读,想想,画画,填填中,学生对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有了更直接、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