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本节课总体设计:
一、复习导入:
看图列式(一道加法算式,两道乘法算式)
二、传授新知:
5根小棒摆一个(两个)自己喜欢的图形,“一五得五,二五一 十”教师引导编出,并且强调三点:
1、为什么要不编成“五一得五,五二一十”?(不顺口,习惯将小数写在前面大数写在后面)。
2、口诀都是先说因数再说得数。
3、每句口诀可以写出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后三句口诀小组摆图形讨论,编写完成。
观察口诀,找出规律。
朗读口诀,背诵口诀,同桌两人一人说口诀,一人说算式。
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用到5的乘法口诀?(手)
课件展示同学们的相片有用一只手摆动作的,两只手,三只手,四只手,五个人伸出手摆姿势的,根据图列式子,并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孩子们很感兴趣,因为自己上电视了!)
三、巩固练习:
口算练习,与语文学科整合,奖励大家一首古诗,每行有5个字……
欣赏学生自己画的图画,看图列式。做书上习题。
教学反思:
“手里握着再多至理名言的钥匙,能够开启自己的那一把却永远不会是现成的”,的确,有再多的观摩课,再多的示范,再好的师傅,轮到自己上课时,总是有不足的地方。听别人的课总是很敏感的发现对方的优点与不足,并且能够将原因分析的头头是道,可是轮到自己上课时,又总是犯同样的错误而不自知。
我是第三节上的课,前两节也听了两位教师的课,也感受到了,对于本节课,口诀的记忆与熟练背诵是非常重要的',清楚的明白要多练习,多练习。但是自己在练习时,题型单一,把目光放在了中等难度的题上面,反而忽视了基础的题,我缺少的题型有:
1、补全口诀,( )五一十,三五( )。
2、我说口诀,你说对应的算式,练习的不够多。
对口诀的拓展不到位,孩子们很优秀,怎样很好的开发对于我来说是个课题,在教学上我承认自己有点“蹑手蹑脚”,总是担心落下后进生,往往忽视了对于优秀学生的开发,本节课“0×5=?”就是一个很好的拓展点,可是由于我的不敏感,将这样好的一个资源白白浪费了。
提问和问题设计不够技巧,整节课下来给大家的感觉是总是集中提问几个人,而自己想想,每个孩子几乎都提问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思来想去,终于被我想到可能是因为,问题设计的过多、过细,即使每个孩子都问到了,但是有的孩子回答了1个问题,有的孩子回答了3个问题,整体感觉就会觉得提问集中到了回答问题多的几个同学身上。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问题可以一个学生全部说出答案?什么样的问题应该分部提问呢?我想如果将简单问题让一个学生痛痛快快的说完,稍微难一点的问题有层次的提问是不是能好一点呢?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实践一下。
词语匮乏,虽然身为一个数学教师,但是文学素养也不能轻视,“书到用时方恨少”,小学低年级教师鼓励语言一定要丰富,而我显然不够,整节课都是“你真棒,你们真棒,非常好……”难免让学生觉得麻木,再大一点会觉得老师说这话只是应付,没诚意。
补救措施:
在下午的自习课上,我先是复习了5的乘法口诀
游 戏:
1、老师说前半句,你来补充后半句。(开火车)
2、男生说前半句,女生说后半句。再变换角色练习
3、我说口诀,你说对应的算式。
拓 展:0×5=?(生:等于0,等于5)
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生: 5个0或者0个5)先来看看5个0,该怎样列式?0+0+0+0+0=0,再看看0个5,每组5个,有0组,就是0个。综上0×5=0。继续拓展0×6=?0×10=?0×100=?0×1000=?0×10000=?……。结论:0乘任何数都等于0
青蛙跳格子,每次跳过5个数字,跳两次呢?三次呢?……
在优秀学生开发上,我想试着每天给他们出一道奥数题,让大家一起做,然后集体讲解,看看效果怎么样。
搜集表扬语言,多看多说,多思考,思考每个孩子的特点,针对特点表扬。让学生感觉到这个表扬就是针对我的,不是老师应付我的。
作为一名年轻数学教师,可以说我和我的孩子们在一起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越来越懂事,越来越成熟,同样的,今天的我和一年前的我一定是不同的,甚至是性格也发生了变化,渐渐变得稳重了,渐渐变得沉得住气了,孩子懂事后,老师更需要做到的是以理服人,公平公正;如果一年级的时候说“要给孩子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的话,那么现在针对我们班的学生,我想应该改成“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十桶水” ,如果做不到这点,何以让那些优秀的学生追随老师,对老师心服口服呢?“多读书,读好书”做起来确实不易,需要坚持,需要毅力,但我想引用我参选优秀班主任述职报告上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心情“当教师是苦是累,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教育教学、教书育人,劳神费力、身心疲惫,在职业乃至人生舞台上扮演多重角色,还要做到不求回报、唯愿奉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是雨伞说:“你不能为别人挡风遮雨,谁会把你举到头顶?”,雨鞋说:“人家把全部的重量都托付给了我,还计较什么泥里土里?”.头顶“太阳底下最光荣职业”的光环,担负“人类灵魂工程师”使命,做出这些是天经地义的,不苦不累还叫人民教师吗?人民教师的伟大不正在于此吗?”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算一算的学习活动中,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
2、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在归纳口诀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习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
难点: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一人根据算式口算出结果,另一人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3×3= 4×1= 2×2= 2×4=
2×3= 3×1= 1×2= 4×4=
2.同桌的人互相背一背1~4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1)出示准备题:每次加5,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2)问:每次加5,也就是后一格比前一格多1个5,第一个格是1个5,后面格子应分别是几个5相加呢?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 ……此处隐藏10032个字……来反驳他的说法,会更有说服力!
整节课,我都注意了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比赛,层层深入地学习了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同时,也注意了一些细节。如读题和读图的指导、知识点的拓展、题目中关键字的追问等。不足的是,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我引导得过多,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智慧,进行讨论,促使学生深入观察、思考、解释、反思,使知识内化、深化!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3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口诀。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经过暑假的学习已经会背乘法口诀,对5的乘法口诀甚至能脱口而出,剩下的大部分学生也已经能非常熟练地5个5个地数,所以我就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口诀含义的基础上记忆和应用,为后续的学习做好方法的准备。在尝试编口诀,交流整理5的乘法口诀时,应该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编?巧妙地加以引导,启发学生从各方面思考,比如“一只手有5个手指”所以一五得五。“2张5元是10元”所以二五一十。让学生从具体直观的角度去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不但有利于学生快速地记忆口诀,而且对学生理解乘法问题。解决乘法问题很有帮助。
记忆口诀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不能只让学生单纯的背,更多的体现在练习题的安排上,要采用不同的题形来开拓学生的思路,不同的出示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由浅入深,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所以设计练习题要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这样,产生无意识记,其记忆的效果往往比强记省劲。游戏如下:
1、对口令。即每句口诀一个同学说出前一部分,另一同学说出后部分或是小组对练、师生对练。也可写出前一部分,做好标签。将全班学生面对面分成两行,每人抽一签,一个说,对面一人答。
2、猜卡片。活动前先写好卡片。每位学生抽出一张后,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和几相乘的积。也可以是小组的每个成员准备好口算卡片,在小组中抢答。
3、夺红旗。教师先写出算式,分小组组接力写积,看哪组先算完就夺得了红旗。
4、打擂台。各小组选出一个最厉害的选手,比赛完看哪个小组最棒。
5、拍手互动游戏。
6、写算式。
学生自己练习写乘法算式,你喜欢写几个就写几个。这些游戏练习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熟练程度和兴趣,使学生从大量的抄写与背诵中解放出来。总之,正确分析把握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新颖的数学活动,上好开篇课,教给学法,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是我自己从这节课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4《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由于这是学生首次接触除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求商的方法,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动的故事比枯燥的数学题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新课伊始,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并把它编成了一个小故事:今天猴妈妈从树上摘了12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3只猴宝宝都特别想吃,大家你争我抢,谁都不肯让,猴妈妈见到这一情况,左右为难。你们能帮猴妈妈分分这些桃子吗?学生听到故事时,都特别兴奋,精神都高度集中了起来。
2、探索“求商”方法:学生听到问题后,好奇心促使他们很快地进行思考,有的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桃子来分,有的学生用小棒在桌面上分,还有的学生试图用连减的方法计算出来。在得到结果之后,很多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将手举起来,想要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在学生相互交流之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猴妈妈分桃子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以及为什么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原因,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探索出“求商方法”。
3、多样化习题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需要有不断地新奇的事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设计习题时,我设计了多种不同形式的.题目,如:“计算速度大比拼”,“谁答对了就把礼物送给谁”,“争做送信小行家”……学生看到这些有竞争性的习题,个个都兴趣高涨,积极的举手回答,唯恐自己落在他人的后面。
通过今天这节课,学生既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而我也从中学到了,数学教学一定要多花费心思,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充满活力。
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梨,学生都十分一致的进行了平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平均分的情况。每份分的不是同样多,就是没有平均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况,这一设计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平均分来对比学习,对了解这一概念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点,当引出平均分之后,我没有好好利用分梨这一教学资源,就这样进行下一个环节了。其实可以再次回到开始,问问除了每份2只,还有其他的分法吗?其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吗?这样就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了。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5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通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特别在编制5的乘法口诀过程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口诀;编写乘法口诀的教学,属于学习法则的课型,学生运用学习法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让学生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掌握乘法5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目的能力。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所以我想到摆小棒,通过摆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理解1个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我创设了让学生摆自己喜欢的图形的情景,学生根据自己摆的图形说出乘法算式,来引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在探索5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摆小棒,通过摆图形,让学生理解1个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首先,第一个层次是5×1,1×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5×2,2×5的乘法口诀,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师指导学生编口诀。第三个层次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两人一组学生自己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