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1【教学片断】
师:“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学生朗读,找到句子。)
生: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师:关于“猫猬兽”这堂课,怀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体现了他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
生1: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我们全都认真做了笔记,然后是随堂测验。
(相机理解“侃侃而谈”)
生2: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相机理解“目瞪口呆”)
生3:“关于猫猬兽的一切,……还应该得分不成。”
生4:怀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理会我们的心情。
生5:他告诉我们,……当时我们中间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出疑问。
……
师:在以后的科学课中,怀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又体现了他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
学生交流。
生: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师:怀特森先生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
学生交流。
生1: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生2: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生3:然而,……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生4: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也不要迷信权威。
……
【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无论思考讨论什么问题,都要立足于自渎,引起思考。在《我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以读为本,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然后抓住“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这句话引导学生自主品读,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力图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从一堂课到每堂课,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从而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
文路和教路是为学路服务的,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考虑到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力求削枝去叶,理清课文的主线,凸显主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怀特森先生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交流时原本认为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没想到,学生几乎把整篇课文都说到了,交流到最后,就显得有点繁琐,从而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学,主要问题在于没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如果问题这样提:“关于‘猫猬兽’这堂课,怀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体现了他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学生会很快找到重点语句品读,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所提问题就是经过修改之后的,这样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会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这样,整堂课的教学才能够凸显主体,线条简明。
总之,语文课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才能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这是教学这一课给我最大的启示。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2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考虑到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力求削枝去叶,理清课文的主线,凸显主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怀特森先生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围绕学生的关注点“怀特森到底是什么样的老师”、“他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引领学生走进课文。使学生了解怀特森先生的特点,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教学方法的真正用意;读懂“我”对怀特森先生的赞扬,体会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的重要。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近怀特森先生那充满“冒险”的课堂,从而感受到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后我针对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吗?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很快分成了两大阵垒,一部分认为是最好的老师,另一部分持反对意见。了解了怀特森这位有个性的老师,接受了他独特的教学方式,倾向于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的同学多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独立思考、判断能力,敢于怀疑的精神没有错,但接受不了怀特森老师的.古怪做法。
通过教学我力求让学生知道怀特森先生之所以是最好的老师,就在于他匠心独运,以发展的眼光真真切切育人,育真真切切的人。事实告诉我们现在的确需要怀特森这样的老师。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3《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学期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初看课题,我并没有太在意这篇文章。可细读一遍后,我感觉《我最好的老师》是一篇充满理性的文章,思辩色彩浓厚,主题明确,不仅对学生学习很有启发,还引发了我对以后教学理念的思考。再研读课文,我就怎么也放不下了:教学达标课,我就选定这篇课文了。
教学时,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入题,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将学生带进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学生独立阅读之前,我指导了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查。虽然这是公开课,在座听课的除了校考核小组成员外,还有外校的九名老师,但是,我没有把这一环节作为花架子进行敷衍,而是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自学、讨论,并对各个自学环节进行检查、给予评价。
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以后,我引导学生就“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展开了重点内容的突破。学生自然谈到了科学课上发生的事情。我顺势 ……此处隐藏10576个字……,因为他们的成绩均为‘0’分。=这,这,这是一位好老师吗?这算好老师吗?”随即,我在堂课上顺势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了两个主要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学生的感情变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中自然发生的。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三维目标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结构,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可以融入情感这一磁场中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过程、有方法、当然更有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在第二版块的学习中,力图想带领同学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堂课到另一堂课,从他的课堂到别的课堂,从课内到课外,怀特森先生带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尤其是最后的拓展训练,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载体,事实上也是学生们对怀疑主义这一价值观是否真实有效建立的一个检验和展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拓的是课文的意蕴,展的是课文的内涵。至此,感觉这篇课文的理解渐渐清晰起来。
于是,在教研过程中,发现我对课文的理解也跟作者看待怀特森先生一样经历了一个感情转变。这给我一个启示,当你深深地沉浸在课文的文字中,你总能发现它的可读之处,可教之处,可掘之处。这是研究这一课给我的最大收获。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13这周,轮到我们年组讲教研课了。今天,我授课的内容,是本册书的一篇略读课文《我最好的老师》。之所以选择了这篇课文,因为昨天,学校发给学生每人一张调查表,让他们写写最喜欢的老师。我以此为契机,进行本课的教学。
整节课,课堂的`气氛非常融洽。令我感受颇深的,还是课前学生找到的那个故事。在此,我把它放在自己的博客里,让大家共同分享。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14《我最好的老师》一课向我们介绍的是“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文章详细具体地描写了那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这种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是需要引导学生来学习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由于本文是第五组课文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简单:
首先,我用“你心目中的好老师什么样?”这个问题导入新课,启发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是善解人意的,有的学生说是和蔼的,有的说是关心学生、教学方法灵活的……“那么作者心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呢?”由此引出课文内容。
接着,学生依据两组三段六环节在课堂上交流预习批注,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有充分交流的机会。然后我让学生细读文本:说说课文中的怀特森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学生找出“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由此引导学生突破文章重点内容,回味文中描写的那节科学课,让生谈切身感受:“如果你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面对这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当时心情如何?该如何读这些句子?”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大家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表现出的是愤恨,体会文章中“怀特森哪门子老师?”这句话。
我紧紧抓住问题不放——这样的老师怎么能称为“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从文中找到了相关的句子,来证实怀特森先生是别有用意的: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能力。我再让学生展开讨论:“你觉得怀特森先生的做法怎么样?可取不可取?”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最后达成了共识:怀特森先生的确是一个有个性、方法独特的好老师!
最后,我问“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让学生说说自己学完文章后的感受。我发现平时课上活跃且爱动脑的同学都很向往怀特森先生的课堂,因为它是一种“冒险”,充满了挑战和刺激,从而更深刻地关心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明白了这位最好的老师是多么的与众不同!
拓展环节中我布置学生以《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由〈最好的老师〉想到的》、《我看怀特森先生的教学方法》为题完成小练笔,鼓励学生“用我手写我心”。
掩卷深思,像怀特森先生这样的老师,我也遇到过,这种个性,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人敬佩!
我一直想做一个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一直觉得把更多的知识和爱给学生就可以了,现在看来,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充满挑战性,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是学生所向往和喜爱的。文中的怀特森先生不仅是孩子们所喜爱的老师类型,更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15教完《我最好的老师》一课,有点感受一直想写下来,今天总算有时间静下心来写一下了。这篇课文结构清晰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课文主要通过写我的科学课教师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式,表达了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要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在学完课文后,我引导同学们共同完成课后的小练笔,这道题目的要求是:在你看来,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用一段文字描绘出来。
收作业前,我一直在猜想:同学们心目中的好老师会是什么样的呢?我是不是与这位好老师有一定的差距呢?在忐忑不安中我看完了同学们的小练笔。心也随之受到震撼。全班同学所写的内容如出一辙,他们全都希望老师能和自己交朋友,说知心话,放下老师的`所谓的尊严,能与学生打成一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一凡同学的那几句话:“我希望老师每天都能面带微笑,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快快乐乐度过每一天,我希望老师能成为我们的知心朋友,老师和同学们真诚相待,我希望老师每天都能穿得漂漂亮亮的特别精神。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呀!”
原来,同学们希望能与老师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看来我与这位好老师还是有一定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