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学计划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时间:2025-08-03 13:07:20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七篇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七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物理教学计划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1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从容的面对课堂的各种突发的状况,与学生的相处也更加的融洽,初步建立了师生之间的友谊,学生也适应了我的讲课方式,能积极的在课堂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我讨论,形成了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在这学期一定要继续的保持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能有更大的提高。

上一学期四班学生的成绩一直很不理想,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下降了,学习好的学生的成绩有很多也是毫无起色,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与态度也不好,没有清楚的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知自己该干什么,这与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不好有很大的关系,尖子生少,两级分化较突出的状况依然存在。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在下一步的教学上要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常见的实力或实验,了解重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b、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c、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4、成绩目标:

平均分43分,优秀率15%,合格率75%。

5、个人进修目标

作为新教师我一定虚心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严格备课并遵照学校要求严格执行二次备课制度,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四、工作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1

2.25-2.29

力及其测量、弹力弹簧测力计、重力

2

3.3-3.7

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

3

3.10-3.14

第六章复习、测试、讲评

4

3.17-3.21

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

5

3.24-3.28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继续做好九年级物理第16、17章新课教学工作,以20xx年中考为目标,以物理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扎实深入、全面高效地做好三轮大复习工作。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使他们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力争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类型的习题,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力争中考平均分达40分以上,优秀率、及格率比往届有明显增长,低分率控制在10%以内。

三、学情分析:

经过半年的学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所增加,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加强,学科整体成绩提高很快,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基础、思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方面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逐渐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物理考试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

初中物理教学分两年,八年级教学主要是声学、光学、热学(部分)、电学等部分,这些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基础容易,但是普遍感觉学生八年级物理知识不扎实,一旦接触相对教难的九年级力学、热学内容,学生学习比较困难、异常吃力。因此要使学生熟悉掌握初中物理的这些基本知识,掌握新课改需要的各种技能,复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四、教学措施:

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提 ……此处隐藏5899个字……

生:NO2气体的密度大些。

师:下面我将这个密度大的NO2气体放在下面,我们看看它能不能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

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用浓硝酸和铜起化学反应生成NO2气体)

现象:

过一会可以看见下面的NO2气体分子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上面的空气分子进入到NO2气体中,最后两集气瓶中的颜色几乎变得均一。

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总结: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现象。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可以证明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肯定有同学想知道,液体和固体之间是否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呢?

生:可以。

师:可不可以,我们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演示实验: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师:请同学们思考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密度哪个大?

生:Cu SO4 溶液。

师:我们将 Cu SO4 溶液放在量筒的下面,水放在上面。

因为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两者扩散经过10天,20天,30天后的现象。

证明:液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4. 1)金的扩散现象。

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

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活动(二)

5.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6.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后得结论。

现象:

30ml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60ml。

活动(三)

7.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晒衣服

8. 墨水在热水中和冷水中扩散快慢。

(三)启思点拨

课件展示:

1.金的扩散现象。

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

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总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我们可以直接感知,同学们想想:它能够告诉我们哪些微观世界的知识?

同学之间讨论30秒。

生: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师:还能够说明说明?

学生思考,但思考没有结果,教师通过实验启发。

师:为了便于同学们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器材:两个量筒,酒精,水。

师:用两个量筒分别量取30ml的水和酒精,然后将酒精到在水中,看看混合后的也液体总体积是否有60ml。

?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

师:请一位同学将自己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叙述出来。

生: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6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好,掌声!)

师:扩散现象,是我们看见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它能推测我们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这种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什么方法?

生:转换法。

师:好,那么请同学们再思考:扩散到底有没有快和慢呢?

生:有。

师: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生:温度。

师:同学们猜想是 :温度,那有没有理由?

通过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初步的证明: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呢?

生:冰块熔化。

师:冰块熔化,是同一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扩散现象是发生在两种及以上的物质之间。所以,冰块熔化不属于扩散现象。

生:冲咖啡的时候用热水,溶化的要快一些。

师:很好,是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还有没有?

生: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些。

师:很好,衣服上的分子在太阳下,温度高些,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快一些。还有没有?

生:我们在化学课的时候做的品红在温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要快。

师:好的,下面我们正好一起来做做这个实验。

?学生动手做实验(3分钟)

师:通过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证明了什么?

生: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热高,扩散得热快。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

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师:分子不停的在做无规则的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分子间存在着间隔,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又很难被压缩呢?

学生讨论30秒。

生: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好,掌声!)

师:总结: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引力实验

分子作用力演示模型

演示实验:两铅块相吸实验。

师:我这里有两铅块,我先在地面上摩擦几下,好,同学们看看它们能不能粘在一起?

生:1.能。2.不能。

师:请同学们看好了。

现象:下面的铅块没有掉下来。

师:铅块受到重力,但不会掉下来,说明什么?

生:上面的铅块和下面的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

教师出示:乒乓球弹簧模型。

师:我这里有一个模型,可以便于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里,老师用两个乒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簧连接。下面我们来分析:

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0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 F斥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引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斥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 时,F很小,几乎为0

课堂小结:(教师给出总结,学生齐读)

(四)差异评价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在炉边烤火感到暖和

B.打开酒精瓶盖能闻到酒精气味

C.刮风时路上扬起灰尘

D.铁钉放久了生锈

2.互相接触的物体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___现象。它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之间。

3.下列现象中不是扩散现象的是( )

A.扫地时灰尘满天飞

B.放入杯中的糖使整杯水变甜了

C.在无风的房间里打开一瓶香水,过了一会儿,整个房间都有香味

D.滴入水中的红墨水使水变红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