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做个幸福的教师心得体会

时间:2025-10-28 19:30:28
做个幸福的教师心得体会

做个幸福的教师心得体会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个幸福的教师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个幸福的教师心得体会1

人生就是为幸福而来。一个人来到世间,没有哪个人不想让生活过得幸福、快乐、美满。从这个意义上讲,获得职业生活的幸福,是人生的价值和归宿。

我们做教育、当老师,每位教师中都有一个幸福指数,幸福感越来越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态度、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和精神归属。由于学校是教书育人场所,其责任大、纪律严、任务重、工作忙,常常量超负荷、节假日加班加点、很难照顾家庭、时常面临社会、学生、家长等各方面对教育不理解的问题,因而许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明显。

教师的幸福是一种心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的感悟。学校教育,是传播人类文明的地方,也是创新和发展人类文明的地方,分享学校文化创新的幸福、分享人的生命成长的快乐、分享人类发展规律的成果,这本身就是一种别人难以体会的幸福。当我们走进学校、教室,来到学生中,与学生在一起,分享着人的生命成长的快乐、享人类文化创新的成果和人类发展规律的成果,这个得天独厚的职业生活就是教师职业独有的幸福之源。

做一名有幸福感的教师,我以为就是用心做教育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教师这份职业。只有做自己想做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为拥有幸福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师,用心做教育,做好自己教育教学的事,才能自我提高幸福感。心理研究表明,常做五件事可提升自我幸福感。

一是经常联系周围的人。你的家庭、朋友、同事、邻居。特别是您的学生,把这些人当作你生活的基础,并且用心呵护。

二是经营好自己的个人生活空间。把节假日、双休日、晚自习还给学生和自己。一个人的职业生活图景,往往决定于你个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样式、生活情趣。经营好你自己的个人生活空间,既是个人生活幸福的.需要,更是职业生活幸福的重要源泉。

三是留心周围。留心那些不经意的美丽,留心季节的更替,留心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四是爱心奉献、与人为善。感恩的心态对待你生活中的人和事。与感恩相伴相生,学会宽容。感恩于学生、感恩于生活中、工作中,给予自己笑脸的每一个人,给予自己各种各样的服务的每一个人,给予自己各种各样的帮助的每一个人。同时无论对教育、对教学、对世事、对同事、对学生,都要宽容。有了宽容,就有了对话的空间;有了宽容,就有了调适的空间;有了宽容,就有了唤醒对方的空间;有了宽容,就有了等待对方转变的空间……

其实,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做个幸福的教师心得体会2

幸福的教师要有发自内心的快乐,真诚的微笑,有自觉地目标,正确看待成功,有阳光的心情,扎实的课堂,坚定地职业操守。而蔡礼旭的细读《弟子规》启迪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使我懂得了做人要懂得感恩,为人要谦虚,要找准人生目标,体会幸福的感觉。所以说学习弟子规和做幸福的教师结合起来,会让人活得更有意义和更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拥有爱心的教师。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就是师魂!做一个幸福教师,必须肩负着无限的责任,充满着坚定地信念。教师的责任感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唯有这样的坚定信念,才能为我们的内心带来满足于幸福。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教师才会乐业、敬业,责任感也就成为教师缔造幸福的重要条件。一个幸福的教师,必定是一个有所追求、热爱生活的教师。我们需要学会懂得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感,而只有满怀理想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腔的柔情,才能感受教育的快乐。尼采曾经说过一句话:“假如上帝不给我欢乐,我就为自己创造欢乐。”是的,作为教师,我们注定了与鲜花和掌声无缘;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选择了平淡和清贫,但是,我们可以用琴棋书画打造生命的亮色,用丰厚的学识构建生命的课堂,用爱和责任营造家庭的温馨,在平淡平凡的工作中我们同样可以享受教书育人带来的有滋有味的幸福。

霍懋征老师说:“做老师是我最大的幸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让我觉得生活非常幸福。”我想,人的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是一内心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书育人不是付出,而是获得;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岁月的消耗,而是生命的延续;不是谋生的手段,而就是生活的本身!在平淡中享受教育的幸福,在工作中体验不期而至的快乐,在课堂上感受智慧的魅力和精神的愉悦……我想这才是为师者实实在在的.幸福。不错,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如果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自然也无幸福可言。如果我们把研究教材、驾驭课堂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经之路,把教书育人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动力,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倾注了满腔的柔情和爱,你就会觉得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之中。

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付出代价的,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来滋润我们疲惫的身影和日渐苍老的额头,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依然能够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如今,我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勤勤恳恳耕耘了十七年,每当我看着孩子们满含稚气的眼神,感觉自己仍像他们一样年轻,充满活力,他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地爱,我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拥有的幸福和快乐。

我们不管是培养“三好生”还是“四有新人”、前提都必须是培养幸福的人:能体味人生价值、享受人生乐趣、对自然、社会及整个世界充满兴趣、怀抱感激的人。一个不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不能真正地进行教育创新,同样一个不能体悟到教育幸福的教师,不能给学生幸福的人生、人生的幸福。所以要立志于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把教育当作理想来追求,并用人生的激情来驱动,用教育的理想打造理想的教育,用理想的教育来实现教育的理想。教师的幸福决不是靠分数、指标、金钱、待遇来叠加,尽管必要的物质条件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但幸福却属于灵魂的体验,精神的圆满,是一种通融、豁达、敞亮、满足和感激,是一种物质之上的物质,知识之上的知识,智慧之上的智慧。安静、安宁、安心才能打开心障,体察自我,寻找和发现教育的幸福。幸福既在心灵深处,也在我们眼前手边,所以我们要满足于学生的点滴进步,而不是要求人人第一,做他自己的第一更有意义;我们要乐见学生个性鲜明、心灵饱满而不是机械制品那样整齐划一:不断的努力进取,但又要立足现实,要珍惜我们所从事的薪火相传的工作,感激生活中的每一点理解、宽容、信任,甚至是压力、埋怨和怨愤,这些都是人生五味中的必然成份,只是因为经由它的“点卤”才能使得人生幸福凝聚成形。

做教师的幸福 ……此处隐藏5462个字……>

同样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关爱学生”,张红老师提出的“教育爱是一种行为能力”让我耳目一新并为之深深折服。当今教育都让我们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难教,为什么不像当初的我们那样听话?张红老师便解开了这个问题的关键:传统教育是一种权利教育,而现代教育则是一种能力教育,这就要求做为现代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提高教授知识水平的能力,还要学会用爱去教育学生以及去教育爱。

教育爱的伟大之处是爱的永远是别人的孩子,我们尊重每一个孩子,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孩子,学生到学校需求的是关心,需要的是约束,正因为他们在一天天的成长,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所以一切皆有可能,我们赞赏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也会因他们所犯的错误而着急,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教师因为深爱,所以厚望,因为厚望,而不允许学生犯错。而恰恰此时,做为老师的我一定要学会冷静地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一切,并引领孩子的精神成长,让我们都越来越理性。从而去逐步达到教育的高标,实现幸福的人生目标。

3、终身学习,坚定一生的追求。

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的职业更是如此,社会不断变化便要求知识的不断更新,学生的不断成长便提出了更高的智慧要求,因此终身学习便是一门必修课,而这种学习则具有个性化和自由化,多样性和灵活性。我们对

中国论文联盟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和道德情感要求我们要更多地了解他们,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而更多的则是情感的沟通,将这种学习转化为自身的主观意愿,我们则会获得积极的体验。我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终身学习。

以上是我的几点深刻体会,在以的工作,我要将这种体会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做好每一个细节,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从教育中获得快乐,从而充实生活的快乐。

做个幸福的教师心得体会8

利用假期我有幸拜读了现代教育先行者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教育讲演录》一书。陶继新老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丰厚的文学素养、诗化的语言、丰富翔实的资料以及对教育的一种忧患意识,深刻地阐述了读书教学相得益彰,以及读书对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使老师们走向终生幸福的文化之旅。有幸福的教师,才有幸福的学生,有幸福的学生,才有一个民族幸福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探讨教师幸福人生达成的小书,有着厚重的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它给了我很多启示:作为一名教师,幸福感在哪里?书中从三个方面诠释了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境界。我感触尤为深刻的是第一部分,即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这九讲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人,要做文化的拥有者和代言人。这是陶继新先生在书中倡导的。以读书来完善人格,以读书来实现文化的储备,以读书来焕发生命的光彩。陶老师特别提到读书的三个境界,“贵在坚持”、“形成习惯”、“达到审美”,当读书不再是被迫的,而是生活必需和一种享受,我们就有了足够宽阔的安顿心灵的广阔空间和运用自如的智慧储备,工作将是厚积薄发的激情释放,生命中充满了快慰与喜悦。如果我们能潜心读书,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让“文化不断为你增值”,那你就会成为你所在单位的优秀分子,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教育名人,不但不用再去考虑那些职称啊,职务啊,调动啊等乱七八糟的事,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快乐体悟。更为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教师应该读什么书?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

教师已经从事了自己选择的职业,完成了人生的基本定位。就应该以及“专”为主,努力在自己研究的范围内做出成绩。物理教师可以重点阅读物理学家的经典著作;化学教师可以重点阅读化学家的经典著作;生物教师可以重点阅读生物学家的经典著作;而语文教师则比较适合阅读文质兼美的作品,如《诗经》、《史记》、唐诗、宋词、元典、四大名著……边读边研究,常会在熟悉的地方找到新的风景的,只有做到深入思考,不断探究,才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如果教师还像学生那样进行广泛阅读,除阅历外,其它很多方面恐怕没什么优势可言。

教师怎样读书?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我也曾这样想,但现在看来,我们的读书还真的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恐怕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

首先读书得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古人云“教学相长”,这学就包括读书。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无论是特级教师沈红旗,于漪,还是教坛新星韩兴娥,苏静都是把读书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教学,从而使他们的教学也登堂入室。

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第三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

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我想,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会说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会为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做个幸福的教师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