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文书 > 工作计划

平安家庭创建工作计划

时间:2025-10-05 13:06:36
平安家庭创建工作计划

平安家庭创建工作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安家庭创建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平安家庭创建工作计划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切实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培育良好的村风、民风,建设“少生优育、文明富裕、健康和谐”的新家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决定在全县开展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重要意义

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刻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代表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中央要求,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并明确提出要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全面加强农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任务和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是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文明、富裕、健康、和睦”的计划生育新家庭为目标,以“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家庭、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树立“人文计生、和谐计生、幸福计生”的良好形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标: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家庭为主体,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和计划生育新家庭。到20xx年,全县70%的'农村家庭达到计划生育新家庭标准,60%的村达到计划生育新农村标准。

三、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标准

(一)计划生育新家庭标准

1、科学婚育好。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依法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优生、优育、优教,努力教育下一代成人成材。

2、勤劳致富好。热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科技兴家、勤劳致富、收入增加、生活宽裕,带头致富创业。

3、文明生活好。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生活环境卫生、整洁、安全,家庭成员身心健康,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4、和谐家风好。遵纪守法,诚信待人,邻里友善,男女平等,夫妇和睦,孝敬长辈,爱护子女。

5、社会公德好。关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群众活动,热心传播新文化新风尚,积极参与农村民主管理。

(二)计划生育新农村标准

1、领导重视好。村党支部、村委会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工作机构健全,有专人负责;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有机纳入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信息报送及时、准确;计生联系员报酬落实;村风文明,村容整洁,计划生育新家庭创建率达到家庭总数的70%以上。

2、政策落实好。当年无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全村平均水平,计划生育女孩户在生产、生活上得到优先扶持。

3、阵地建设好。村人口学校(计划生育活动室)设施齐全,发挥作用;村图书室拥有人口计生报刊3种以上,图书10本以上;宣传环境和谐、人文、规范、温馨、适度。

4、宣传服务好。90%以上群众得到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政策法规宣传、咨询服务;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知晓率达到90%以上,育龄妇女计生科普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已婚育龄妇女享受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率达到100%,综合避孕率达到90%以上;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满意率达到90%以上。

5、村民自治好。积极推行“村两委负总责,协会具体抓,群众做主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新机制,村民自治组织健全、发挥作用;村计划生育协会积极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实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计划生育重要事项村民知晓率达到90%。

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主要任务

1、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是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针对农村实际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抓好流动人口及其家庭的管理服务,促进弱势家庭的和谐发展。

2、加强人口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加强人口文化建设是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先导。要通过人口文化建设,构建男女平等、共同发展的社会性别意识,树立健康、忠诚、和谐的家庭观念,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提升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要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促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和人口文化建设,促进形成具有现代文明特色的新型生育观念。人口文化建设要做到“八推进”,即完善宣传设施,改善宣传环境,开展文艺活动,建立图书角,举办科普讲座,发放宣传品,办好人口学校,开展健康咨询。要广泛开展“文化知识进农家”、“科学技术进农家”、“法律政策进农家”、“人文关爱进农家”、“文明和谐进农家”的“五进农家”活动。要积极开展“好儿子、好女婿、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好邻居”评选和敬老、尊老、爱老、养老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新风。

3、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促进家庭健康。促进家庭健康是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主体。要通过促进家庭健康,改善农民家庭健康状况,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要积极推行以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和出生缺陷干预等“三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广泛开展“为国为家生好娃、和谐健康幸福家”活动,开展出生缺陷预防、优生优育宣传、生殖道感染防治、性病、艾滋病预防咨询、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家庭成员自我保健和防范意识,形成健康的个人行为。定期免费开展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落实计划生育基本项目免费服务,关注男性生殖健康,促进青少年和老年健康,不断满足农村群众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需求。

4、发展计划生育“三结合”,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要继续深化计划生育“三结合”,把计划生育工作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结合起来,提升农民家庭的致富能 ……此处隐藏4090个字……护环境意识,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生活质量。

四、评比条件

1、爱国守法,热心公益,群众拥护;

2、学习进步,爱岗敬业,贡献突出;

3、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互助;

4、相信科学,移风易俗,计划生育;

5、廉洁奉公,勤俭持家,保护环境。

五、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使广大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家庭文明程度有较大的进展;群众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有较大的增强。

六、组织领导

“文明家庭”创建要在学校党总支的领导下进行。活动,由学校文明办、办公室搞好协调指导工作。妇联负责“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组织评选工作。

七、创建措施

1、积极协调配合

“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基础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各地要积极主动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相关部门,如民政、广播电视、教育、公安、司法、文化、卫生、计划生育、体育、环保、工会、共青团、科协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新格局,以确保创建活动的顺利进行。

2、科学规划管理

各处室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创建活动的意见、规划和各项规章制度。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要按照县里制定的“文明家庭”评比条件进一步细化,制定出符合本地情况的具体内容,既要突出针对性,又不忽视常规性的要求;既要有可操作性又不过于繁琐。

平安家庭创建工作计划4

一、执行国策,广大计生家庭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决定、努力开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局面》的报告中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人口有效控制和经济快速发展两大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跨越。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降至目前的1.8左右,全国少生4亿多人,使中国13亿人口日推迟了4年,使我国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成功改变了中国人口发展的轨迹,增加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了人民生存与发展状况。

多年来,我市广大育龄人群冲破种种封建残余陋习,积极倡导婚育新风,模范执行计生政策,有效地减少了出生人口数量,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8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效地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计划生育家庭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70年至20xx年,我市人口出生率从30.1‰下降至10.6‰,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4.1‰下降至4.9‰,30多年来,累计少出生人口190多万,节约社会扶养成本1221多亿元,缓解了大量的劳动就业压力,也使我市人均各项指标稳步提升:“十五”期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xx年的5737元提高到20xx年的882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的2222元提高到20xx年的3220元:20xx年我市人均耕地、人均住房、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为1.06亩、12.70平方米和322立方米,若不实行计划生育,人均只能有土地0.8亩、住房9.7平方米、水资源量248立方米。由于计划生育政策贯彻落实得好,我市人口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人口平均寿命由1980年的69.68岁提高到20xx年的71.8岁:文盲率由1990年的13.95%下降到20xx年的4%以下:出生婴儿缺陷率由1990年的14‰左右降低到20xx年的8.6%:婴儿死亡率由11.89%降低到10.15‰。

二、加强引导,普惠政策优先向计生家庭倾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市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市情、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压力沉重的局面、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一强五前”奋斗目标和构建和谐安阳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在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新形势下,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既是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需要,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符合市情民意。随着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财政实力的增强,我们有条件、有能力优先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让计划生育家庭率先致富,形成良好的社会导向。如我市为落实四项节育手术不仅全部免费,还为手术对象全部参加平安保险、为独生子女家庭参加新农合予以补贴、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父母超过60周岁每人每年补助600元等,让计划生育家庭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殷都区在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中,整合资源,设立“计生贫困家庭小康工程创业基金”,为计生贫困家庭的致富创业提供贷款担保;安阳县动员企业积极安置计划生育贫困家庭人员就业,并免费予以培训。内黄县、滑县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实施“安居工程”,为他们解决住房困难:汤阴县为政策内双女结扎户办理全家福安康保险:北关区、文峰区等实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一帮一”帮扶,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给予1000元以上现金资助,普惠政策向计生家庭倾斜已经形成共识。龙安区东风乡王潘流村王慧贤说:“当年执行国策少生优生,晚年享受奖扶制度幸福一生,衷心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

三、坚持“五进”农户,构建计生“幸福家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人口计生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紧密结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新农村建设任务,找准最佳结合点,开展“五进”农户活动,使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融入新农村建设大局。

一要开展农村小康工程进农户活动。整合、利用建设新农村的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采取项目优先、政策优惠、科技扶持、小额贷款等措施,帮助计划生育家庭提高致富能力,促进计划生育家庭生产发展。

二要开展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进农户活动。全面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使计划生育家庭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落实市政府(安政[20xx])67号文件,推进“安居工程”,救助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增加经济收入,促进计划生育家庭生活富裕。

三要开展婚育新风进农户活动。广泛宣传和普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学知识。着力把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设成为农民群众娱乐活动、学习知识、接受先进思想、更新观念的场所,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四要开展生殖健康服务进农户活动。建立进村入户方便群众的计划生育康检制度,提供优质规范的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妇科病普查诊治的生殖保健服务、出生缺陷干预的优生服务和宣传村容整洁、家庭卫生、行为文明的宣教服务,提高农村已婚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促进农民身心健康和村容村貌变化。

《平安家庭创建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