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测量的实习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测量的实习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1为期十天的太白山测量实习已经结束了,这次实习不但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品质,使我们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五天的水准测量,一天的全站仪测量,一天的内业计算以及两天的碎步测量,我们将书本上的知识升华到实际,初步掌握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各种数据的计算以及绘图的基本技能,现将这十天的实习总结如下。
水准测量
进入太白山后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利用前五天进行对十九个(开始是十八个)点的往返测水准测量。
首先是仪器,这次我们所有的人使用的仪器都是自动安平水准仪,第一天因为我们水准仪的自动安平装置出了些问题,我们对仪器进行了更换。我们更换后的仪器是全新的中瀚水准仪。这个水准仪和我们在学校课堂实习所使用的水准仪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适应新的水准仪。这个仪器一共只有两个旋钮,分别是物镜调节和水平微调。该仪器只有一个圆水准泡,因为有自动安平装置,因此在整平的时候,只需要将圆水准气泡移入圆圈内即可。关于水平制动方面,该仪器采用的是阻尼式制动,因此没有水平制动旋钮,只需将望远镜调到合适的位置即可。另外,我们在目镜中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的像。
其次是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关于数据的记录,只要按照表格要求填入表格即可,要注意的方面是记录员和测量员要事先约定好读数的顺序,是上中下还是下中上。关于对数据的处理,我将其总结为:黑减红,下减上,后减前。对于高差闭合差的处理,为了避免在加减0.1上出现问题,一个简便的方法是用毫米位之前与黑面一致,毫米之后取黑面和红面毫米下一位的平均数即可。另外记录时一定要记录好前后视尺是哪一个尺,即是4687还是4787,以便利用其进行计算。
关于视距方面,按照要求,单次的视距差不得超过五米,视距累计差不得超过十米。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视距累计差对某此测量的视距进行调整,在下丝读书小于上丝读书的前提下,当视距累计差是负值时,我们需要在下一次测量时增大前视视距,反之增加后视视距。对于某一次测量的误差,我们只需要记住三个数,正负3,正负5和正负5米。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读数时容易眼部疲劳,在读红面时会将下丝看成中丝,至少我犯了好几次这样的错误,因此要注意观察读数的准确性。
最后是某两点的累计闭合差的计算,因为数据比较多,因此应该进行多次计算检验。误差的公式(四等)是6倍根号n(山地)和1.5被根号l(平坦地区),我们在进行四五两点的测量时曾经超限,虽然进行了将近一下午,但没办法超限即重测,从那之后,我们对每一次测量的要求更为严格,以保证结果不会超限。
全站仪测量
我们的全站仪测量时雨后第一组进行的,虽然使用的是徕卡的仪器,但是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
全站仪的操作其实很简单,只要会置零和测距,沿顺时针方向测内角,先左后右(即下一点到后一点)即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仪器的对中与整平,徕卡的仪器采用的是红外对中,看似要比光学对中方便,但我觉得仍是有很多困难,加之我们测量的时候正赶上是雨后测量,地上的泥很松软,脚架很难架稳,使我们对中整平的困难进一步加大。根据一天的测量经验,我将对中于整平总结如下:透过脚架向下对点时脚架一定要踩实,然后再安置仪器,安置好仪器后要先利用脚架整平,不要直接用角螺旋进行整平,因为角螺旋整平角度变化比较大,会使对中点跑的很远,当圆水准气泡接近中心后再利用角螺旋进行整平。对中整平的步骤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这两个步骤占据了我们几乎百分之七十的时间。但通过对这种特殊条件下的测量,我们得到了丰富的野外全站仪使用经验,我觉得许老师在课堂上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在太白山上练好了,以后在各种情况下都没问题。
关于误差,因为我们使用的是徕卡的精密仪器,所以误差很容易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误差公式为()。
实习时间:20xx年12月16日至20xx年12月19日
实习地点:
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实习小组信息: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量6组
指导老师:赖祖龙
组长:江晓斌
组员:辛悦、孙军、朱令、刘超、崔永国、屈超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朱令、崔永国
观测与读数:屈超
记录与计算:辛悦、孙军
描点与绘图:江晓斌、刘超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习任务及内容: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 m的20 cm*20 cm的地形图。
3.内容:
(1)校正仪器(经纬仪),工具及用品的准备(包括测量记录计算手簿、2H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胶带等基本物品);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 ……此处隐藏29487个字……螺旋,转动望远镜,利用望远镜筒上的缺口和准星,瞄准水准尺,然后再拧紧制动螺旋
③转动物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使尺子的影像看的十分清晰,并转动微动螺旋,使尺子的像靠近十字丝竖丝的一侧,以便于读数
④消除视差为了检验对光质量,可用眼睛在目镜后上下微微晃动,若发现十字丝与目标影像有相对移动,则须重新进行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而水准尺上读数不变为止
4.精确整平;在照准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精平。利用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5.读数
读数按照后黑——前黑——前红——后红的顺序读数
(5)水准测量的检核:
本次测量采用变动仪器高法进行检校,在测站上按照前述方法读取前后读数,求出两点高差后,变更(升高或降低)仪器的高度再重复测量一次高差(仪器的变更高度应大于10cm),两次高度之差不应超过规定的容许值6mm,满足要求则取平均值作为观测站的高差;否则,需要查明原因,重新观测。
三、水平角测量
1. 经纬仪的安置
经纬仪的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两个内容
安置方法:
①用三角架架腿对中
使架头大致水平,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标志,先在适当位置踩实一条架腿,两手分别握另外两条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从光学对中器的目镜中观察,使对中器的十字丝中心对准测站标志为止。
②用三角架腿粗平
伸缩三角架的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使基座圆水准泡居中,使照准部大致水平。
③脚螺旋精平,平移基座精确对中
④照准部大体水平后,可旋动脚螺旋使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使照准部精确水平,,检查仪器是否对中,如不对中,则平移基座,精确对中,在调脚螺旋进行照准部精平,如此反复直到精确对中和照准部精确水平为止。
2.测回法测水平角
①经纬仪安置好后,先将经纬仪竖盘放在盘左位置,松开水平制动扳扭,转动照准部,使望远镜大致瞄准A点上的标杆,然后,拧紧水平制动扳扭,用微动螺旋使望远镜精确的瞄准A点(一般瞄准标杆的底部)读取水平读盘读书a1,记入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内
②松开水平制动扳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上述方法精确瞄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1,记录,即完成半个测回。
③倒转望远镜,使竖盘位于盘右位置,这次用望远镜先精确瞄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2,记录
④松开水平制动扳扭,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望远镜精确瞄准A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2,记录。完成一个测回。
⑤进行第二个测回,盘左,用望远镜瞄准A点后,转动水平度盘使读数比原来读数增加90度,再按上述方法再测一个测回。这样可以减小由于水平度盘不平整所造成的误差。
3.水平角作业要求
测回数两个,半侧回归零差18″,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24″,盘左盘右较差不能超过40″导线方位角闭合差40 (n为测站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000.测水平角的测角中误差不能超过40″,若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则需重测.
4.评价:在进行水平角测量时,每个测站保证每个车站的精度,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是我们顺利一次测完达到要求的法宝。
四、导线测量
(1)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从一组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几个点,又回到起始点上,形成一闭合多边形,成为闭合导线。由于测量了多边形的各内角及边长,闭合导线也具有检核作用。
角度检核条件:多边形各内角的观测值之和与其理论值之差,
应满足限差要求,其中n为多边形角个数。
坐标增量检核条件:上述理论值应为零,可实际上一般不等于零,但也应该满足限差要求。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测角,量边等。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②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③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④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6-3所示。
⑤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测角: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采用测回法观测用DJ6经纬仪测两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40″时,取其平均值。
3)量边:点间距离已经给出,无需测量。
(3)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五、距离测量
1.仪器:卷尺(皮尺)
2.直线定线:当两点间的距离大于卷尺长度时,需分段丈量,故量距时和水平角测量同时进行。
3.量距:丈量工作由三人完成,两人拉卷尺一人记录。往返丈量各两次,其相对误差1/20xx,互差3mm。
实习总结
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目的在于在测量实习中巩固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解决遗留的问题,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弥补遗漏掉的知识点。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
实习感想
为期5天的测量学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周的实习生活,虽然不得不接受黑色肤色的自己,不得不感受精疲力竭的真谛,可是我们在收获一种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段值得回味的经历。通过这次实习我充分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理解理论并不代表能充分使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经过我们的摸索,很多都克服了,不能独自克服的,我们也通过寻求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克服了。可以说这次实习不仅锻炼了实际的动手能力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充分加强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感情。我相信这一次实习一定会成为我们大家在大学生活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