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语文《荷花》说课稿

时间:2025-11-04 02:26:30
语文《荷花》说课稿

语文《荷花》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荷花》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荷花》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四、教学程序设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xxx,有的xxx,还有的xxx。”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语文《荷花》说课稿2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在这一节课中,郭老师执教时最大的特点是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媒体激趣,触发语感。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课堂伊始,郭教师在板书课题后,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出示了一组静态的荷花图片及动态的池塘荷色,并引导学生或词或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既迅速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激起了他们亲近文本的欲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中来。

2、充分诵读,领悟语感。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中的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依我的理解,美读就是读者将作者文中当时的.情感还原出来。要到位地还原,就要读者沉入文中,体会文意,与 ……此处隐藏27586个字……去设计的,也跟着作者一起去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看荷花。作业练习8分钟左右。同时在期间穿插的两次多媒体音乐、图片的展现,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受到美的熏陶,也让三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有张有弛,体现环节的艺术性。

第二点是问题设计:

本课设计的主要问题是:荷花美在哪里?从哪句可以体会到?这个问题可以起到导引性。画家是谁呢?可以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

第三点是探究活动:

本课让学生探究的问题是画家是谁?探究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四点是教师讲解:

我为了更能激发学生对荷花的热爱之情,感受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我补充讲解了两句描写荷花的名句,都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第五点是练习设计:我紧紧围绕课后练习加强巩固,从而体现基础性、发展性、精炼性、针对性。

第六点是教学辅助:主要是多媒体课件。

那么以上我梳理的要点具体地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以下就是我的具体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我首先由猜谜语导入:“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用谜语导入新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会读、会写10个生字,并按照字、词、句的顺序层层深入地让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最后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是(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看荷花)。

第二课时

而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主要是在第二课时。本课我将带着学生根据课文的脉络一起去阅读课文。

2、首先去闻荷花

这里我让学生在读中抓住关键词“赶紧”和“清香”,让学生去感受作者迫不及待的心情和荷花的诱人香味。

3、接着去看荷花

(1)我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荷花的图片,而这些图片是按照从远到近以及荷花开放的过程展示的。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2)欣赏完了,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句子,并交流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荷花很美,为什么。交流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下面我们来看我们交流的过程。

A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让学生结合图片

感受荷花开了不少的景观,同时感受到这是从远处看到的'荷花。)

B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让学生反复朗读,能够从“挨挨挤挤”体会到荷叶很多,通过看图理解“碧绿”一词,从而体会到荷叶颜色很美,并结合图理解“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像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课题是荷花,这里为什么还要写荷叶呢?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这里写荷叶是为了更加衬托出白荷花的亮丽、惹眼。

C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在这句话中抓住一个“冒”字做文章,其实我想作者之所以用这个字完全是出于一种良好的语感,并没有想太多。而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好好品味一番,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好的词是可以涵盖无尽意味的。那么怎样让学生体会到呢?

于是我会问:同学们,你们想想看,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是怎样地冒出来呢?学生也许会说迫不及待地长,兴高采烈地长,非常激动地长,欢天喜地地长。对呀!这就是冒出来呀!然后我再用课件展示冒出来的荷花,从而让学生感受荷花冒出来的动态美。大家请看

D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抓住“两三片”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观察很仔细,并能感受到荷花刚开的羞涩之美。

E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抓住嫩黄色的小莲蓬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观察很仔细以及感受到荷花完全开放时的热情之美。

F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借助图片让学生理解“花骨朵、饱胀、破裂”三个词。并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生动性。以及荷花含羞待放时的可爱之美。

G最后总结一下,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作者写了荷花的几种姿势呢?同时借助图片让学生练习背诵描写荷花三种姿势美的句子。

H接着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整个内容,并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景物的顺序是由远到近。

I同时根据这段的内容,可以展开拓展训练。于是我问学生荷花还有哪些姿势呢?借助多媒体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荷花的其他姿势。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一说荷花的其他姿势。

3、赞荷花

A在交流后,我说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夸夸荷花吧!这很自然地进入第三自然段赞荷花的学习。

B、但这一句“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对画家是谁不太理解。这需要铺垫一下。这时借助图片并启发学生思考:美丽的荷花是谁造就的呢?并让四人一小组探究一下。结果学生就可以想到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吧!”(齐读第三段)

4、变荷花

A此时学生已可能爱上了荷花,也深深被美丽的荷花陶醉了。也许跟着作者一样,也会感觉自己已变成荷花了。如何将学生更好地带入这种境界。我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去听老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边听配乐朗读边展开想象。

B 听完交流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C结合图想象一下,蜻蜓会告诉你清早飞行的哪些快乐?小鱼会告诉你它的什么好梦?

D最后配上音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5、看荷花

过了好一会儿,我又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读第五自然段。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6、最后进行总结:

A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吧!

B从古至今,荷花就是人们描写、喜爱的对象。在叶圣陶的眼中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今天我们已欣赏过。在画家眼中是一幅美丽的画。在诗人眼中是一首美丽的诗。这里我精选了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荷花的两句诗,一句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里让学生借助图感受这句诗写出了荷花的小巧玲珑和可爱之美。一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碧绿的荷叶、红艳艳的荷花,同样借助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这句诗写出了荷花的色彩和壮阔之美。更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在歌唱家的眼中是一首动听的歌。我选了《荷花梦》,时间是一分五十秒。也许时间长了些,但我的目的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放松一下。因为下一环节就是8分钟的作业练习。请大家也来欣赏一下。

7、最后的作业。

紧紧围绕课后练习加强巩固。

按照以上的教学设计,这节阅读教学课是否具有实效性呢?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呢?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语文《荷花》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