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说课稿范文 篇1《通信连万家》一课是现代生活与现在科技的结合。课程体现了源于生活,高于教材的特性。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内容编写的。基于课程目标与四下学期学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设计和实施我的教学的。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有许多现代科技知识性的内容,相对品德课而言,它浓浓的品德味道比较的淡,而现代生活感和时代的科技感比较的强烈,给学生的是各种感官的刺激。趋向于品德课另一特点——综合性。如何把握综合性,提高品德课的实效性,在对孩子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进行分析后,我认为这节课在知识上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
在情感目标上,让孩子们能感受到现代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现代生活离不开通信;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并且利用它增进与他人的交往和情感。在行为目标上,让孩子们学会选择不同通信方式,与自己的亲友进行通信联系。因为是农村孩子有他的特殊性,他们的家庭没有电脑和网络,不会用电子邮件和软件聊天。对他们来说,知道这些高科技通信工具的存在和可以使用还是非常必要的。为他们今后打开世界的窗口埋下伏笔。这些目标可能对于城里孩子不上他们早就知道了,而且已经拥有并能灵活的运用了。
二、本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课前调查,我了解到班里大多数孩子知道通信,并且曾经使用过,那么在课堂上学习要增加一些必要的量,让孩子们对通信有个完整的认识,成了我这堂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于是我的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真实的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通信,通信无处不在的为我们生活服务,并且会使用我们现代化的通信工具。
第一环节在这里起到的是铺垫作用,孩子们知道了从古到今的通信发展,更加能深刻感受通信的重要性。在试教过程中,我发现孩子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古代的通信方式,他们觉得古人想的通信方式很有趣很聪明,也想试试,但一提到有急事时想用它吗?答案就是否定了。
第二环节是点击现代,真实感受,我着重让孩子们谈谈他们生活中所使用的通信方式,是如何运用的,对自己有什么帮助,有什么感受等,让孩子真真切切的感受现代生活因为有了通信而变的方便、快捷、高效。感受通信的无所不能,即可以进行天地间的通话,又可以挽救人的生命,震撼之极!
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回归生活,以西塘旅游节为载体,让孩子发出邀请,尝试使用现代的各种通信工具。同时又创设情境让孩子也能试着使用现代的邮政通信,知道通信工具无好坏之分,他的存在就是为我们良好的生活服务的,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使用不同的通信工具。
第四环节是课外延伸,让孩子们能实践运用,尝试和老师联系,孩子们简直有点兴奋,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史无前例的,老师给他们名片,而且给的这样真诚,真心真意和他们做朋友,他们真的很开心,试教的班级反响非常好,班级里拥有QQ的小朋友,都已经加我为好友了。
这个环节就是一个现场反馈的环节,我这样的设计不露痕迹,效果却是加倍的,真正达到一种无痕的教育,学生使用通信工具也完全是一种内在需要。这四个环节,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呈现的是一个有梯度上扬的过程,本节课自始自终围绕通信这个主题,展开活动。真正体现了现代生活必需要用通信。
三、在教学策路上的选择
本节课我花得心思真的挺多的,因为这个话题农村孩子真的比较陌生,把课上得他们喜欢是挺重要,要时时刻刻的吸引孩子们,这样他们才会和你合作,参与课堂。了解古代现代的通信工具他们很好奇,自己去调查了。我把我的照片展示给他们看,他们喜欢,也知道了QQ这个时尚的网络通信。又出示了他们熟悉的西塘要开旅游节,闭幕式那天还有焰火晚会还是星期六,多方面的重合,孩子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各个都想参与进来,都想用通信去邀请亲友一起去。跃跃欲试!
等到教师名片的出示就是整堂课高潮后的沸点,孩子们都拿起笔来记下的通信方式。他们会迫不及待的去使用通信和我联系,这也是教师课堂教学和人格魅力的最佳体现通信连着师生间的浓浓的情意,连着你、我、他,连万家。
《家》说课稿范文 篇2一、说教材
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跑进家来的松鼠》这篇课文,作者从儿童的视角观察,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了跑进家来的松鼠在“我”家所做的储备冬粮、晾晒蘑菇、给自己垫窝的趣事。课文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在“我”家所作所为在一般人的眼里,是那样淘气顽皮,但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松鼠是那么可爱。细细读来,课文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一家人对松鼠的喜,而且到处都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契合点。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本组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本次区域性教研活动研究的重点,我预设下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
3、创设情境,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及创设情境,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及制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新课标》中高年级学生口语交际应达到的目标:“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及“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交流和发言”,所以,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中描写松鼠和我们一家人相处中的一些重点语言、心理、动作等句子,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我们一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与美好,更注重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多更好地现场表达,以更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课前导读,话说“文题”
1、播放松鼠人口夺食的视频,问:看了这则新闻,同学们想说点什么呢?今天,老师把如此可爱的小松鼠请到我们教室里来了,请看大屏幕,你能和它打打招呼吗?
2、学生交流与松鼠相关的知识。
3、导语:松鼠被称为“大森林的精灵”,如果有一天,这只可爱的小精灵跑到我们家里来了,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儿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
4、板书课题,强调“鼠”的写法,齐读课题
[设 ……此处隐藏22947个字……小鸟有家的欢乐)
B:插入灰暗的画面和小鸟的哭声。
讨论:“小鸟为什么会失去了家?
进入关键:思考:
“你能给小鸟做点什么?”结论:师生一起用大块的纸样“栽植”一片美丽的森林。(引导学生找到帮小鸟解决痛苦的办法:重建美丽的家园。)
2、观察生活,激发创作欲望。
A:多媒体播放:学生家里的照片。(引出家的涵义:温暖、舒适、安全)
B:幻灯画面观察小鸟的生活。了解自然状态中各种各样的鸟窝、鸟巢(树上的、草地上的、水边上的、人工构造的)(引导学生了解鸟窝构造的基本特点,结合家的涵义进而激活思维发散再提出创作要求:“你会给小鸟设计个什么样的家呢?”)(注意:鸟窝和“家”的区别)
C:小组讨论(请个别学生先谈谈自己的想法。)通过上述游戏表演和教师的启发提问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第三个环节:当堂练习、重视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结合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小鸟设计美丽的家。(绘画设计,彩纸粘贴)。
要求:给小鸟设计一个造型独特、色彩完美、形式多样的家,并把设计好的家贴在前面的树林里。在学生明确了作业要求后进行创作,把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结合起来。除了个别辅导外,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创作感,激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小鸟的家,达到启发想象力和创新,同时增强了集体协作精神。
第四个环节:小结——重视知识的导入和发展
这节课采取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评相结合方式,使学生在横向联系中拓展
当小鸟的家设计好后
1、请学生自己谈谈成功之处
2、请同学投票选出最佳设计
3、教师总评并和学生一起体会小鸟重获家园的喜悦。
5、说课后反思:
学生:作业展示(附小朋友的话)
教师:
1、总之,这节课教学效果不错,教学过程成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技能、认知、情感、各项预定目标,在寓教于乐中圆满完成,体现了二期课改要求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形成了对综合美术的持久兴趣。
2、由于是对综合美术的初次尝试,对一些环节的估计不足。
《家》说课稿范文 篇14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百家争鸣》中讲述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顺序上被安排在春秋战国形势学习的内容之后,在教学容量上,学习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的学说。因此,这堂课学习的内容多而杂,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都很强,并且具有较现实的指导意义。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在思想上、文化上的成就,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这些基础知识;通过学习百家思想,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用角色扮演,用代入法让学生以各派代表来看待同一事情,并讲出这样评价运用的思想和理由。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成就,了解到一位伟大人物的成长要经历很多故事。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2)难点:百家争鸣的形成及其代表思想。
二、说学情
本堂课的学习主体是初一的学生,初一的学生接触历史这门课程的时间不长;虽在生活中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并且,在一个班中48位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主动学习,有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时也应该区别对待。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本课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准备时,对课程的一般过程和问题进行了预设,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表格自主学习归纳法、对难点的讨论法、对扩展内容的讲述法等。在这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分析问题的'诱导。做到“因材施教”。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首先教师现在幻灯片上展示两张“柳州文庙”的图片,并提出两个问题:①这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里?②是为了纪念谁?针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提出为什么后世会纪念这位思想伟人呢?那我们通过《第11课 百家争鸣》来了解。
2、讲授新课
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是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对于这节课的重点我是这么处理的:我将此幕内容分成四个部分:孔子生平、思想主张、文化成就和教育成就。我对于这四个部分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
首先,孔子生平,我采取视频展示法。在看视频前教师提出疑问,孔子到底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同学们通过观看给予总结,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其次,孔子的思想主张,这一部分通过课后题的连环画来提出其主张的核心是“仁”。
再次,文化成就和教育成就,这一部分有学生自主找出,教师加以总结和补充。特别是在教育成就上教师将在视频上放出:
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师先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教师再加以总结。并渗透一些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态度。
过渡:同学们,在古代史上思想界比较活跃的第一个时期便是春秋战国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只有孔子的思想和教育成就,那也不能叫思想活跃,而思想活跃只要是针对当时出现“百家争鸣”而言。
针对于本课的第二部分百家争鸣我是这样处理:
首先,提出的问题是百家争鸣之所以产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呢?(针对于这个问题关系到前面所学的生产力发展问题,学生不易理解。这部分由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和理解。)
其次,就是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学派和代表人物都是谁?这些常规的问题有学生自主学习在课本中查找。
第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我指导学生列表格,对知识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清晰化。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诸子百家的主张,我又设计了这样一题目:一个少年因国家赋税过重,家里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的钱财。假如你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会怎样教育这个少年?(友情提示:运用前面所学到的学派的代表思想来代入角色评价!)为此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学派,在思考5分钟之后,让学生起来说说他对这个少年的评价,并且说出运用的是哪一思想主张。教师在学生讲完的评价后,进行适时的点评。加深大家的印象。
3、巩固总结
新课讲完以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可以列知识结构,可以列表格,可以勾画知识树,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没有经过总结的知识就如同把水泼在筛子上一样。记忆的规律也告诉我们:零散的知识容易遗忘,把零散的知识组织在一个知识结构内,就不容易忘记,因此这一环节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