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

时间:2025-10-07 00:18:33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标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一课时。下面谈一下本节课的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紧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菱形、矩形及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平行四边形常用的判定条件的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常用的判定方法.

数学思考:1、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使学生掌握证明与举反例是判断一个数学命题是否成立的基本方法。

解决问题: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感受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以及严谨的书写表达,体会几何思维的真正内涵.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涉及平行四边形元素的各方面,同时它又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联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本节的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较多,综合性较强,能灵活的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是本节的难点.因此在例题讲解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根据题目中具体条件结合图形引导学生根据分析法解题程序从条件或结论出发,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灵活掌握熟练应用各种判定定理会有帮助.

二、教法学法分析:

鉴于教材特点及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二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的气氛,探索进取的气氛,而教师在其中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决策者、创造者和参与者。同时借助实物教具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让学生经历发现,说明,完善的过程,培养其操作说理、观察归纳的能力。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验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回顾交流,逆向思索

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定义和性质,提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从旧知识问题引入新课,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为下面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二)探索方法,发现新知

⒈提出问题后我安排了如下两组探索题

探索一、将两长两短的四根细木条(或用硬纸片),用小钉铰合在一起,做成四边形,如果等长的木条成对边,那么无论如何转动这四边形,它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并与同伴交流。

探索二、若将两根细木条中点用钉子钉合在一起,用像皮筋连接木条的顶点,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两根木条,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与同伴交流。

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此时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热烈的气氛,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用度量、旋转、证三角形全等等多种方方法来证明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时还可组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这样也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然后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教师和大家一起总结归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从接受知识到探究知识,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这样的活动教学将会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种新课程理念: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三)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懂学会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我安排了坡度适中,题型多样的系列题组:

例1、 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是AC上的两点,并且AE=CF.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此题作为本课的例题,要求学生不仅找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而且能有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教师要及时查缺补漏,规范解题格式,让学生着重讲清判断的理由,起到及时巩固判别方法的作用。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机动)演练题: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吗?证明你的结论.

设计意图:此题作为本课的机动题,时间允许就在课堂完成。本题要求学生不仅找出平行四边形判定,而且能有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让学生反复认识,学会分析,此题完成后,学生已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1.课本P97“练习” 1.

设计意图:题1的综合性,灵活性比较强,学生能够顺利解决,对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大有好处。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00习题19.1 4,5,2.选做:P100习题19 ……此处隐藏23544个字……,通过观察、猜想、推理、讨论、归纳,得出正确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同学们熟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经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2、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2)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逆命题成立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本节课深入研究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探究1:将两长两短的四根细木条用小钉绞合在一起,作成一个四边形,使等长的木条成为对边。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改变形状,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它一直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请说出其中的道理

学生活动:分组展示成果。学生共识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进行解释,但解释的过程有的是通过三角形全等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化归思想),有的是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到。老师在肯定同学们积极思考的同时,强调量一量,算一算是学习几何的初步感知阶段,要想公认它的正确性,必须经过用已学的定义或定理推理说明。设计意图: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又让学生明白学习几何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思维能力。

启发探究,总结规律: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探究1:如图,取两根等长的木条AB、CD,将它们平行放置,再用两根木条BC、AD加固,得到的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活动:分组展示成果。有的用定义,有的用判定1,通过比较两种证明方法都可取。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一题多证,引导学生在运用定理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因果关系层次要清晰。

启发探究,总结规律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探究3:在钉制平行四边形框架时采用了下面的方法。

如图,将两根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并用钉子固定,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

学生活动:分组展示成果。学生目前已有三种判定方法可用,通过展示,学生各有所取,然后让学生比较、筛选最优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多掌握一个定理,就多了一个证明几何问题的途经;多学习一些知识,就多了一把解决人生问题的一把钥匙。知识越多越聪明。

启发探究,总结规律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展示成果,归纳总结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1、从边与边的关系: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从对角线的相互关系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概念(定理等)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比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4、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代入知识应用环节。

设计意图:两道练习题由浅入深、各有侧重,其中习1……习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5、学以致用,建立模型

实验室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片,某学生在做实验时,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如图所示),同学们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A,B,C为三顶点,即找出第四个顶点D)

6、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7、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课后思考:试证明: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为下一节学习“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作铺垫。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六、《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导中有练、有思、有研,改进教师先讲知识,然后再进行强化训练的做法,使讲、练、思、研融合在一起,整节课学生能始终处于思维活跃状态,让学生充分体会快乐学习。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出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真可谓教学相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教学中应把握教材的精神,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避免教学内容的过分抽象和形式化,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理解和把握,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推理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收获:学生对三个判定的掌握比较好,而且由于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判定都进行了数学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书写练习,因此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在习题课上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写出比较完整的证明过程。

不足:几何证明题一直是学生的一个弱点。初二的学生按照课标不要求规范的证明过程,但是考试却要求书写严格的过程,由于没有规范的例题示范以及有关习题,所以学生的几何证明题仍然是一个弱项,因此习题课上有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会分析,但是书写不规范的情况,这在今后的学习中是一个需要改变和提高的部分。

《平行四边形判定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